区域>

疫情期间 深圳市民消费轨迹发生多重改变

崔晓红 记者 刘健君

2020-05-23 10:00:54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36 分享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深圳报道(崔晓红 记者 刘健君)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以来,深圳市旅游、交通、娱乐、零售、餐饮等行业经营情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根据2020年4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开展的调研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的“宅经济”拉动了线上消费,而消费者消费观更加保守、理性。

据悉,本次调研采用定点拦截访问+网络调查两种方法对深圳各区消费者进行采样,共收集到1012份有效问卷样本。通过调查疫情影响下深圳市消费者关于消费需求、消费产品、购买渠道、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消费者行为变化对疫后消费经济的影响,促进消费市场有序恢复,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共同创建深圳市高品质消费环境。

线上消费明显增强享受型消费恢复较慢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消费者外出消费减少,宅经济推动防疫用品消费、食材消费和在线娱乐教育消费增加。由于出行受限,疫情期间消费者购物更多转移到线上渠道,垂直电商网站和社区微信点单消费增长较多。基础防疫用品消费方面,76.61%的消费者增加消费;食品消费方面,66.24%的消费者减少食品外卖消费,而超过30%的消费者在蔬菜类、肉类原材料消费中增加消费;个人形象消费方面,超过30%的消费者减少消费;线上娱乐教育消费方面,网络游戏充值消费、视频网站会员消费以及在线教育消费中,均有超过55%的消费者增加消费。

预计疫情结束后,基础消费逐渐恢复,但享受型消费恢复不足。食品消费增加明显,超过25%的消费者在食品外卖、蔬菜原材料以及肉类原材料方面增加消费;个人形象消费中,超过20%的消费者选择在衣帽鞋包、护肤彩妆以及外出美容美发方面增加消费;基础防疫物资消费中,41.64%的消费者将保持现有的消费水平;交通出行中,约25%的消费者选择减少公共交通出行,超过20%的消费者选择增加环保出行或私家车出行;而奢侈品消费、外出旅游及聚餐娱乐消费明显减少,三者均有超过24%的消费者选择减少消费。

消费观念更趋保守购房购车意愿有下滑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消费更加保守、理性。疫情影响下,60.36%的消费者选择正常消费,37.58%的消费者选择量入为出,削减开支;而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的受访者,大部分人选择削减开支。对于生活日用品、食品、个人形象消费、交通出行、娱乐消费等各项消费,大部分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上涨幅度在5%以内。

调研发现,疫情导致消费者购房购车意愿略有减少。表示购房、购车意愿没有变化的消费者占比为69.82%和71.88%。其中购房意愿减少的消费者占比约19%,意愿增加的占比约11%;购车意愿减少的消费者占比约15%,意愿增加的占比约13%。其中,19-22岁及46-60岁的受访者因疫情影响购房、购车意愿变化相对较大,意愿减少人数占比较多。

消费券有效提振消费信心安全防护不可小觑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调研,当下各区发放的消费券对近半数的消费者有吸引力。42%的消费者希望拿到消费券,47%的消费者持中立态度,但表示如果得到了消费券的话更愿意主动去消费。在各种类型的消费券中,消费者喜欢的前三种类型分别是零售通用券、电子消费券和餐饮消费券,消费者选择的占比分别为81.40%、44.96%和36.43%。

此外,防疫常态化,疫后卫生安全防护仍将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调研发现,疫情期间消费者安全健康意识提高,对卫生安全防护很重视。疫情结束后,仍然有超过70%的消费者对于人流密集的公共消费场所感到紧张,表示会减少外出频率;41.64%的消费者将保持现有基础防疫物资消费不变。因此做好公共卫生安全防护措施,提供更干净、更有私密感的消费环境,可以让消费者消费更安心,更放心。

深圳市消委会方面表示,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端连接着民生需求,一端连接着复工复产的企业、商家。在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信心的大环境下,深圳市各繁华商圈商场、购物中心恢复正常营业,餐饮业堂食服务陆续重启,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同时各区发放的消费券也对消费产生了明显的提振作用。但当下消费者消费动力不足,对于去人员聚集场所消费还是比较谨慎,因此仍需各方合力,加强消费刺激和引导,积极做好卫生安全防护措施,创造卫生安全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市场有序恢复,让消费者消费更放心。

责任编辑:贾欣然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