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民生>

又有两省宣布全面实行“公民同招” 能缓解择校热吗

记者 王立芳

2020-03-12 15:31:15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206 分享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立芳)近日,浙江省和江苏省宣布全面推行“公民同招”,即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同步注册学籍。这样的政策能完全缓解愈演愈烈的择校热吗?

3月11日,浙江省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浙江全面推行“公民同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招生管理系统,开展入学信息登记、报名、录取、公布结果等工作。实行“公民同招”后,不允许公办、民办学校另行组织招生报名或自行通过网上预约、信息登记等形式提前进行预报名。

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浙江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主要依赖优质生源打造所谓“名校”的现象,打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加剧了社会的教育焦虑,不利于发展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同日,在江苏省与上海市发布的关于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相关通知文件中,“公民同招”也是关键词。其中,江苏省提出今年全面实行公民同招,坚决杜绝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要求所有学校不得通过任何形式提前摸底争抢生源。

上海市则宣布继续实行“公民同招”,并要求民办学校要在招生简章中公开“三个承诺”,包括:不提前组织学生报名或变相报名;不举行任何形式的测试、测评、面试、面谈或调查;招生录取不与任何培训机构挂钩。

2018年,上海市率先试水“公民同招”,在上海市公办民办小学中实施同步招生。2019年,北京、广州、杭州等地加入,也开始禁止民办学校提前招生,实行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同时招生的政策。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此前惯行的招生模式下,民办学校不受学区概念限制,可以先于公办学校选拔生源,任性“掐尖”。家长若想让孩子进入拔尖的民办学校要经过笔试或面试,由此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造成了“民办热公办遇冷”的现象。实行“公民同招”实际上是为学生减轻负担,给择校热降温。

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坚决防止对生源地招生秩序造成冲击。

不过,实行“公民同招”,就能完全缓解愈演愈烈的择校热吗?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公民同招”政策可以限制民办学校“掐尖”带动择校热。不过全面缓解择校热,既需要坚定落实“公民同招”的规定,又需要同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公办学校之间、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差距。

“说到底,一些省市存在的民办学校择校热,根本原因是公办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生家长对就近入学的学校不满意,以及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比,有较大的办学质量差距。必须意识到,从招生政策入手治理择校热只是外围措施。由于家长有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只有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才能真正缓解择校热。”熊丙奇说。

责任编辑:马文博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