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业界须知,实体商业>

预付消费模式被套上“紧箍咒” 健身房跑路现象会减少吗

记者 颉宇星

2019-09-18 16:27:45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399 分享

QQ截图20190422093554.jpg

中国商网 唐砚/摄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颉宇星) 健身房的预付消费模式正在迎来全面监管。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近日,北京市公布了两批体育健身服务领域预付式消费“黑名单”企业信用信息,上海、青岛等地也陆续制定了相关措施,试图解决预付消费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健身行业预付消费模式被监管套上“紧箍咒”,健身房跑路现象会减少吗?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健身,健身房行业也迎来了发展契机,尤其是一线城市健身房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诸多弊端也暴露出来。从去年开始,健身房跑路的现象屡屡发生,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让消费者的办卡热情大打折扣。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今年上半年健身服务类投诉有7738件,投诉量同比上涨72.6%。

对此,北京市体育局对健身服务市场展开调查,并公布了两批体育健身服务领域预付式消费“黑名单”企业信用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与浩沙健身相关的企业数量达到29家,位居榜首。此前中国商报记者曾报道,从去年11月开始,浩沙健身在南京、成都、天津、北京等地的多家门店先后关闭,大批会员的健身卡无法退费。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北京,其他城市的相关部门也在陆续采取行动。今年8月8日,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青岛市预付费式消费合同范本》(征求意见稿)。8月13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举行了预付式消费调查专项整改情况通报会。8月19日,河南省商务厅印发了《河南省家庭服务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启动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上海市则在去年就开始针对体育健身行业的预付消费模式进行监管。

今年5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配套出台了《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实施办法》。今年7月1日,上海市体育局制定了《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存量预收资金余额管理实施办法》,主要针对体育健身行业的存量资金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出相关规定。该办法具体内容包括:健身房经营者要在“上海市单用途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完成信息的注册,每日24时前传送前一日兑付的存量单用途卡信息,每季度结束后次月25日前填报上季度预售资金支出情况等信息;在上海健身健美协会等行业组织的牵头下,符合标准的同业企业自愿采取互助担保的组织形式。其中一家企业如果停业、歇业,与之签订互保体的另一家企业将兑付预付卡余额等值业务;企业需要开设专用存款账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预收资金余额进行存款。

不可否认,相较其他城市,上海市对于健身行业的预付消费模式的监管更加细化。对此,中国商报记者致电上海市部分健身房,他们普遍表示,已经了解相关政策,目前对他们的运营还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但一些小型的私教工作室和瑜伽馆表示,开设专用存款账户对他们而言比较困难,会影响现金流。

健身行业资深自媒体人、懒蜗牛创始人谢靓楷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加强监管后的具体效果还有待观察,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形成长效监管机制,保障消费者利益。

谢靓楷认为,如今有不少健身房经营者涉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预付卡。在办卡过程中,商家不提供书面合同,导致很多“霸王”条款出现,消费者由于缺乏经验只能被动接受。虽然经营者卷款“跑路”是个案,但也会对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他认为,各地相继开展预付模式的整顿行动,对行业内一些不法商家是有震慑作用的,相关部门制定的规范,将会让更多消费者爱上健身,放心健身。

责任编辑:唐砚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